传 播 人 文 静 享 幸 福
写食 | 绘食 | 制食 | 品食 | 赏食
笼 笼 肉 夹 馍
吉祥村地铁口附近,有一家小店,门头上镌着几个大字:赵记笼笼肉夹馍。但是来来回回多少次,我都未曾注意过。第一次走进这家店,还是导师赵农教授发现的。赵老师出生于西安甜水井,清代至民国以来,这里聚居着西安[百家号vnmp.cn]的大户,因此附近一带,可说是数百年来,都是关中美食的天堂,因此,在赵老师青少年的记忆里,尽管那时物资匮乏,但还是要比乡下孩子们对食味的阅历要广博得多。 2010年,我从苏州返陕读博,赵老师的一双子女先后去了北京就读,师母因前去照顾陪伴,于是,家里就剩了赵老师一人。从这时候起,我们与他处得如同家人,除了[百家号vnmp.cn]有时家里做点,学校附近的馆子,大多数都被吃了个遍,因此,若是新开了哪家馆子,赵老师似乎比我们更为敏感。某日傍晚,师徒三人寻食,赵老师眼前一亮,笼笼肉是他小时候常吃的,而且这家还是“赵记”,于是,满心欢喜,进店饕餮。这家小店,严正干净,装修时尚,左手墙壁,是一幅大大的卡通画,描绘了西安老城区制作和售卖[百家号vnmp.cn]笼笼肉的情景,从画儿的内容来看,并不是据实再现,主要是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。画面里,猪仔精壮,人物欢喜,虽是印刷出来的线描画,但为店里增色不少。右手墙上,则是薄薄的壁挂灯箱,明亮的灯光衬托着硕大的食物照片,鲜美诱人。 进门正对的便是前台,正上方是菜单,赵老师瞅了一眼,快速点了几份,说:“都尝尝!”从这种[百家号vnmp.cn]不容他人动脑的“豪横”里,我们体会得到他对童年味觉记忆意欲唤起的诉求。小小的店面里,空间被利用地恰如其分,桌子有三张,紧凑洁净,落座静等。每人一份笼笼肉自是必点的,另外还点了粉汤羊血、酥肉丸子烩菜和骨汤馄饨。赵老师讲起桥梓口的腊牛肉和笼笼肉,甚是欢喜。对于小孩子而言,热气腾腾的笼笼肉夹馍更具诱惑力,[百家号vnmp.cn]尤其是大清早,白气升腾,香味爨浓,小手烫得拿不住荷叶饼,但嘴巴总想腾上去咬。 二十多年前,我到西安读书,虽是听说了“笼笼肉”,但一直没有吃过。作为农家子弟的我,青少年时期对自己近乎苛刻,似乎脑子里总有一个内置的算盘,可以抵挡住任何无关学习却要花钱的诱惑。直到大学毕业后,挣了工资,才在咸阳市郊的早点摊上[百家号vnmp.cn],吃到了粉蒸肉。又不知过了多少年,才在西安城里吃了一次笼笼肉,恍然大悟啊!神神秘秘的笼笼肉,原来就是粉蒸肉,因为是用小巧的竹篦笼子所蒸,故曰:笼笼肉。但是,到目前为止,西安城里的粉蒸肉和笼笼肉,仍是豇豆一行,茄子一行,各行其道。另外,所谓笼笼肉就是笼笼肉夹馍的简称,蒸出来的笼笼肉是与荷叶饼一起的。 不[百家号vnmp.cn]得不说,西安城里的早餐确实丰富,如果硬要问,西安人的早餐是什么,还真不好回答。除了牛肉饼、胡辣汤、油茶麻花、豆腐脑、包子、稀饭和甑糕,粉蒸肉也是西咸一带市民早餐的宠儿。西咸一带的粉蒸肉,用荷叶饼来夹的,温软的荷叶饼,夹上糯香的粉蒸肉,润舌又暖胃。在关中区域的不同地区,粉蒸肉的形式各有不同,譬如咸阳,[百家号vnmp.cn]至今还保持着用小黑碗放在大笼里蒸肉的习惯,这种蒸菜多见于旧时逢年过节里的“八大碗”“十三花”之类。平日的早餐摊点,点一碗肉,荷叶饼则是看顾客的食量而定,但是对于大多数食客而言,一大早要干掉油腻腻的一碗粉蒸肉,还正是有点挑战性。因此,我在咸阳工作时,吃的并不多。 西安城里的粉蒸肉,“肉”有牛肉和猪肉两种[百家号vnmp.cn],“粉”也分米粉和面粉,蒸的时候,也分大小笼,有些商家只卖肉,至于顾客要用荷叶饼或者烧饼来夹,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。当然,纯吃粉蒸肉,也是一件很酣畅的事,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:“一会会,在粉蒸肉温热的迎奉下,牛油化开,渐而沁润。这是回民粉蒸肉的独特惠赠。吃的时候,可以夹过一块儿来蘸蘸牛油,也可在大块的[百家号vnmp.cn]肉肉吃完后,将小颗粒稍作搅拌,牛油的顺滑糯香便会因为粉蒸肉的拥护而更具质感。”与这种吃法相较,笼笼肉还算文雅了些,可说是粉蒸肉里的精致版,因为笼笼肉与荷叶饼已是放在笼内第二次烹蒸了。现在的有些商家,还会像卖腊汁肉夹馍一样,在外面套一个纸袋,可是即便如此,用猪肉所蒸的笼笼肉夹馍还是会吃得满手流油,因为[百家号vnmp.cn],油确实太大了! 那一天,赵老师吃得心满意足,说是找回了少年时的味道,我们因是少年时未能有如此福分,无法比较,只觉得好吃而已,但老师的话还是信的。于是,以后有外地朋友来,若是简餐,便会引到此处,让他们尝尝这老西安的味道。作者简介
张西昌,高级工艺美术师、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艺术研究院[百家号vnmp.cn]博士后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。民艺研究者、食文化写作者。中国陕菜网智库专家、专栏作者、宝鸡市西府老街餐饮顾问。
曾出版《千阳布艺》《宝鸡社火》《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》《关中食话》《泥塑》《隐喻的身体:血社火民俗考察手记》等著作,发表论文70余篇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